一人优秀,全家吃肉!******
、 大家读书的时候
学校发什么奖励?
奖状?文具?小红花?
最近
一所中学给学生发放的期末奖励
居然是肉和鱼
这豪横又实在的一幕把网友着实羡慕住了
据了解
安徽省阜阳市第十中学不久前举行了期末表彰大会并为初中部的学生发放年货大礼包
被表彰的学生
每人发放
五斤肉或
两条五斤重的鱼
并非
只有学习成绩优异
才能领到肉
据介绍
只要学习有进步、乐于助人、热爱劳动在德智体美劳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学生都有机会获得大礼包
学校校长陈雷表示
发放奖励的初衷是
“让努力的孩子有肉吃
激励学生们共同进步”
学校副校长李飞说:“拎着学校奖励的肉回家对孩子和家长都是一种鼓励尤其年夜饭时做成菜肴和家人分享亲戚朋友的鼓励和赞美可以激励孩子们向上向善发展”
据了解这所学校已连续5年在期末表彰大会上给学生发肉已累计发放近十万斤猪肉和鱼这笔经费支出由社会爱心企业捐助
9年级18班的仇一鸣
遵守班级纪律、学习认真
早读都比其他同学早到20多分钟因此他拿到了年货大礼包
爸爸仇学亮感到“意外”又开心“没想到孩子能获得奖励准备用这块肉做成米粉肉送给亲戚朋友一块吃”
8年级10班的郜红李也领到5斤猪肉回家后第一时间拿给爸爸
郜红李爸爸拿着猪肉乐得合不拢嘴
“看着就好吃这会是全世界最香的红烧肉”
郜红李妈妈说
网友们也纷纷点赞:
真好!回家吃到自己奖励的肉菜自豪感爆棚!
好新颖的奖品!
考试考好了可以加菜~
看到孩子们的笑容,真的太好了!
看得见、摸得着的奖励,点赞!
这样奖励很有趣,也能激励学生好好学习
一人优秀,全家吃肉这样的期末奖励太实在了
你读书的时候收到过什么
印象深刻的奖励吗?
来源:新华社微信(ID:xinhuashefabu1)
监制:张越
统筹:李瑜、李永锡
记者:黄博涵、周喆
报道员:张雪洁
编辑:王宜玄
【寻味中华】一碗头脑酒 盖以避寒风******
中新社太原2月3日电 题:一碗头脑酒 盖以避寒风
中新社记者 胡健
“那李小二,人丛里撇了雷横,自出外面赶碗头脑去了。”施耐庵在《水浒传》中提到的“头脑”,或许是太原名吃“头脑”最早的雏形。而这个“赶”字,说的就是像刘寿生这样的人。
凌晨五点半,冬日的空气中弥漫着破晓前的寒气,70岁的刘寿生从黑土巷一路骑行20多分钟来到老字号清和元饭店,为的是赶上一碗刚出锅的“头脑”。40多年来,刘寿生的早餐总是与“头脑”相伴。用他的话说,“每天一起床,肚子就开始馋那个味儿”。

刘寿生的早餐标配是“单碗头脑+一两烧麦”,花费40元人民币。相比40多年前的五毛三,价格在涨,量也在变。“过去羊肉的克重是一两二钱五,现在我们加到了一两五。”太原清和元“头脑”制作技艺第五代传承人王和茂说,麻将大小的羊肉块,让不少食客大快朵颐。
每天五点,61岁的王和茂就和徒弟们开始准备“头脑”食材。起锅,待水烧开后依次加入羊肉汤、黄酒、酒糟、煨面,不断搅动锅底直至黏稠、细密。多年来,这是王和茂必须亲力亲为的事。徒弟们把莲藕、山药切好焯水,再将前一天用良姜、黄芪炖煮4小时的羊肉切块,一碗“头脑”的食材就配齐了。

六点半,上年纪的“老太原”们拿着号码牌,等候第一锅热气腾腾的“头脑”出炉。一碟腌韭菜做引子,把着碗边吸溜一口,辅以二两黄酒,一股暖流从口腔灌入全身。再拿勺子舀一块煮得软烂的羊肉,夹一颗油滋滋的羊肉烧麦,蘸少许山西老陈醋,肉香四溢,回味良久。
除了《水浒传》描述的“赶碗头脑”,明代朱国桢《涌幢小品》中也提到:“凡冬月客到,以肉及杂味置大碗中,注热酒递客,名曰头脑酒,盖以避寒风也。”

在太原“中华傅山园”,有段关于“清初六大师”之一傅山与“八珍汤”的记载:傅山隐居故里山西太原后,母亲一度体弱多病。为治母病,傅山选用羊肉、长山药、莲藕、煨面、黄酒、黄芪、良姜、韭菜八种食材,研制出“八珍汤”供母食用。其母多年食用此药膳,不但治好了病,且日益身强体壮。后来,傅山将“八珍汤”传授给一家回民饭馆,并易名“头脑”,“清和元”的名字也是从那时而来。
从头一年的白露到第二年立春,是喝“头脑”的季节,也是78岁的李春生最忙的日子。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养生·药膳八珍汤”的传承人,1962年便开始在清和元饭店工作,2005年至今,在中华傅山园膳食院从事“中医养生·药膳八珍汤”制作工作。

“我刚工作那会儿,在清和元喝‘头脑’就要排长队,一个是买票的队,一个是取餐的队,无论刮风下雪,人们热情高涨。”李春生说。做了一辈子“八珍汤”的李春生如今已有七八十个徒弟,他们散布在山西大大小小的饭店,传承着这门技艺。
在王和茂的记忆里,清和元最鼎盛时期,一早上能卖出1000碗“头脑”。如今,王和茂正打算成立“头脑”制作技艺大师工作室。“傅山先生的技艺,不能断在我们这代手中,未来我还要多收徒弟,将它继续传承下去。”(完)
大星彩票地图 |